□ 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吉利控股集团最近几年的布局已经单纯从在整车企业投资开始逐步衍生到生态圈上。作为吉利重金在湖北武汉打造的车联网平台——亿咖通,在车载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地图、大数据和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上都有所布局。而此次吉利对手机企业的收购,有助于其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生态链。
■ 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
吸引不少手机厂商进军汽车行业
除了吉利以外,近几年也有不少国内手机厂商也在积极进军汽车行业,这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小米和华为,号称“造车新势力”。
2021年3月30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集团正式立项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布局造车。2021年11月27日,小米汽车落户北京。据了解,小米汽车将在北京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小米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去打造自己的智能电动汽车事业,首期投资就高达100亿元,而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小米不仅利用这笔资金从零开始研发一款有竞争力的智能电动车,同时小米目前也在积极投资甚至收购国内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有竞争力的企业,即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来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小米之外,华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动作更多。不久前,北汽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正式上市,整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搭载了华为的HI自动驾驶系统,其不仅可以覆盖高速公路场景,同时也将自动驾驶拓展到了城市道路,并能很好地兼顾各种泊车相关的需求。而自动驾驶之外,华为在车联网软硬件系统、三电系统方面都有所涉及。“基于我们这么多年积累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技术),来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
对于手机企业来说,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体量更大,利润率也更高。在国内甚至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的当下,智能电动汽车会成为企业一个比较好的转型方向。特别是对于华为和小米这类掌握不少核心技术的公司来说,造车难度虽然远比造手机要大,但传统车企无论是在ICT领域还是在客户运维方面,都比手机厂商要落后不少。尤其是在智能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手机厂商也是大有可为。
■ 未来汽车将成为“智能移动终端”
吉利收购魅族抢抓“车联网”先机
目前,汽车电动化技术已被行业广泛掌握,而汽车智能化浪潮才刚刚开始。汽车产业边界已经被颠覆,未来汽车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超级智能移动终端”。
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经过大量市场验证的软件创新应用载体。布局手机业务,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李书福在发布会上提到:“我相信,未来不是单品竞争,而是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的竞争。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将共同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
在车联网方面,打造自己的OS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传统主机厂在车联网领域突围的标配。包括大众、沃尔沃等不少全球车企巨头都官宣了相关车机操作系统的自造。吉利收购魅族,无疑也是希望将未来的车联网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自己的技术成熟之后,就可以在吉利集团全系车型上推广自己的车联网系统。
星纪时代副董事长沈子瑜出任魅族科技董事长,他表示,目前,星纪时代已招募将近1000位行业专家、技术人员等加入技术团队,在武汉注册公司并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对于未来的产品规划和技术布局已有清晰计划。
沈子瑜强调,双方的合作需要突破的一点是“全场景”,未来瞄准的不是单独赛道的竞争,而是手机和汽车融合体验的竞争。
此外,沈子瑜还表示,未来将学习苹果Carplay的功能,通过手机来赋予汽车更多功能。把用户在手机上的体验,赋予到用户的包括汽车在内的其他终端上,从而实现“多终端、全场景”的愿景。
星纪时代联合创始人、CEO王勇表示,之所以会进入消费电子这个红海,是因为在高端市场上,用户选择余地很小,星纪时代希望顺应技术发展和用户对融合体验的需要,与魅族联手推出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
在具体业务方面,王勇透露,目前移动基站只覆盖陆地面积21%,还有80%左右的地方没有信号覆盖,未来会在更广域的“天地一体化”方面进行重点研发,希望实现用户在任何场景下都不失联;此外,还会在智能领域、AI领域有更大的研发投入,让用户在多终端之间自由使用各种业务。